攝影層次

層次是視覺的延伸,可透過顏色、比例、和質地搭配,互補且相映。攝影裡的層次指的是:在一個景框內,將多個物體放進來,不論放在前景或背景,或是主角身上,透過主配角關係,述說一篇更完整的故事。

層次的設計可以是在主角身上透過物品的重疊,提高深度和質地,呈現層次感。如在風景攝影上,一層一層的山脈有如延綿不絕的層巒疊翠,前景的花草樹木、河流的蜿蜒小徑,都替視覺上的延伸增加了深度和質地。

除了製造層次感外,與主角相呼應的細節,可以透過顏色冷暖對比或類比反差、光影和明暗、大小比例、背景顏色去呼應主角。質地的互補亦可增加層次的效果,如粗曠的岩石與平滑的大海,只要注意在配角的風頭別搶了主角的吸引力。

當主角層次夠豐富,就不用在增加多餘的裝飾。增加的裝飾都只有一個目的「輔助影像主題和主角,提高整體視覺吸引力」

想吸引觀者注意,主角必須是影像中有最豐富的層次感;但層次不是越多越好,用不著在拍攝上一直找尋物件去盲目的增加層次,畢竟攝影上,訴說影像故事,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。本身已有多層次的主題,如繽紛的沙拉料理,加一、兩層即可。較簡單的主題,如白米飯,則可以加到三層。

景框裡的所有物體和光影,都參與故事的敘述。而如何能讓觀者對畫面裡的東西產生興趣,不覺得紊亂,且能抓到主題,才是層次運用的關鍵。當照片裡有眾多物體,主題又不夠明確時,可以只取其中一部分來拍,專注重點,減法攝影。

建立攝影層次,並非只是將物件擺入畫面,而是以添加影像深度為目的,使其豐富故事性,細心觀察、注意比例、顏色和質地,以及多角度審視場景,好表現物體的遠近和高低。

參考資料:那一刻,我的餐桌日常

發表迴響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