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狹窄的巷弄中飛行,緊密的建築物遮擋了部分的衛星訊號,導致衛星無法準確定位空拍機,還得躲避由電線桿吐出如蜘蛛網般的細長電線與廣告招牌等障礙物。起飛前在現場確認障礙物與鏡頭的場景,裝上螺旋槳的保護罩,小心起飛。
在衛星數量不足的情況下《GPS少於6顆》,空拍機高度會限制在5米,姿態處於 ATTI 模式,即空拍機會隨風飄逸,無法定位在一個點上,此時空拍機主要靠下視覺來定位,不的不說Mavic 2此時表現的非常出色,當天微風,環境光度很低,絲毫沒有飄逸行為。
夕陽西下,光線幾乎被隔壁大樓遮蔽,更依賴視覺定位穩定機身。
此時衛星數量6顆,空拍機飛行高度2.2m,想在狹小的巷弄中穩定操作,因此在起飛前,將飛行模式調整為三腳架模式,並且裝上螺旋槳保護罩,避免發生碰撞。
沒想到起飛後,由於衛星數不足,機身有飄移行為,雖然當下幾乎無風,但因為環境光線不足,無法依賴下視覺定位機身,當空拍機開始向牆面飄移時,我打桿修正飛行器位置,而飛行模式處於三腳架模式,飛行性能降低,此時已經打桿到右滿舵,飛行器依然在我面前左移撞上大樓一旁的樹叢上,就這麼的發生了意外。
事後看飛行紀錄與檢討
看飛行紀錄可以了解事發當下的飛行資訊,去解析飛行當下的意外事件,就好比飛機上的黑盒子。
此次飛行事故原因主要為:在狹窄巷弄中飛行,導致衛星數量不足造成空拍機偏移行為,雖然機身與螺旋槳因為安裝保護罩幾乎無傷,但也讓我學到在巷弄中飛行會有的漂移行為與飛行模式的調整,著實上了一課,幸運的是沒有任何人員與器材損傷,選擇空曠的飛行場地是避免碰撞意外的方案之一。
好險,不然真的太意外了
意外就是這樣讓我們措手不及!!!記起經驗。